供暖季臨近,用戶對氣價感受更加敏感,天然氣定價機制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天然氣上下游順價機制仍不完善,下游價格調整滯后,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任重道遠。未來,隨著定價機制逐漸理順,氣價將更能反映市場規律。
氣價傳導有了新變化
近期,廣東部分陶瓷企業用氣成本上漲引發行業熱議。對此,某不愿具名的燃氣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廣東部分陶瓷企業選擇使用自建LNG點供形式供氣,缺乏管道氣源保障。夏季用氣淡季時價格低廉,冬季用氣高峰期氣價上漲合情合理。“但今年情況特殊,LNG價格持續上漲,增幅甚至超過管道氣價,才造成用氣企業沒有‘喘氣’機會。”
由于存在不同用戶間的交叉補貼,天然氣順價機制一般只適用于非居民用氣,因此工業用戶對于氣價變化較為敏感。
“但交叉補貼是對市場定價機制的一種背離行為,不能準確反映天然氣的實際商品屬性及價值,易導致市場信號失靈,影響市場對天然氣資源的有效配置。”上述燃氣行業人士說。
事實上,天然氣定價機制也在逐步探索和捋順。今年以來,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等省區超30多個城市的居民用氣價格上調。“由于居民用天然氣價格關系民生保障,因此漲幅不會太大,平均為0.1元/立方米或低于這一漲幅。居民用氣價格上調的政策指導意義比經濟意義更大。”博軼咨詢總經理楊常新說。
城燃企業經營承壓
楊常新進一步表示,一般供暖季為天然氣消費旺季。基準門站價格可隨上游氣源價格調整,為城燃企業的燃氣批發差價提供了一定彈性,但由于設置了漲跌幅限制,因此在今年量高價緊的情況下,城燃企業也背負了更重的經營和保供壓力。
“往年城燃企業還可以在淡季利用現貨、短協等方式為冬季儲氣。但今年夏季以來,氣價持續高位,城燃企業基本沒有低價儲備氣源的機會,綜合進氣成本高企難降。”楊常新說。
“假設某城燃公司每賣一方氣虧5毛錢,冬季每月銷氣量2000萬立方米,那么一個月就虧損1000萬元。市場結構以民用氣量為主的城燃公司壓力更大。這還是因為背后的定價機制和順價政策沒有理順。”上述燃氣行業人士說。
目前,非居民用氣順價有明確上限且幅度有限,遠低于城燃公司的實際進氣成本上漲幅度,而超限部分只能由城燃公司自行消化。“即使順價,也要保證居民的取暖、做飯用氣。而且部分地區順價機制下的價格傳導滯后,這些都增加了城燃企業的成本。”楊常新說,“就算有順價機制,如果氣價很高,下游工業用戶承受不起,仍然順不出去。城燃企業已經開始過‘寒冬’。”
佛燃能源表示,佛山市已出臺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將根據上游天然氣價格變動情況,適時申請啟動順價機制。
繼續發力氣價市場化改革
近日,山東發文明確放開城鎮燃氣終端LNG銷售價格,對合同外購進的LNG,除補充居民用的,實行“高進高出”,以緩解城燃企業因購氣成本上漲帶來的巨大壓力,進一步推動氣價市場化。“雖然該政策還有很多具體細節有待落實,最終實際效果也有待觀察,但政策的思路和方向是對的,值得各省參考。”楊常新說。
由于存在不同用戶間的交叉補貼,居民用氣價格遠低于非居民用氣價格,其差價甚至超過 1 元/每立方米,使得一些天然氣終端供應企業為取得更多利益,盡可能將居民用氣轉化為工業用氣,扭曲了天然氣行業的市場定價機制,最終會影響天然氣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建議,應盡快完善配氣價格聽證制度, 推動燃氣價格聽證轉變。
受訪人士均表示,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任重道遠,應加強對天然氣消費市場的價格監管,建設具有良性競爭的天然氣終端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