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援引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報道稱,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轉而從美國采購天然氣并推高其價格,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數量“幾乎枯竭”。而到了5月,中國的購買量有所回升,但仍比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數量少。
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從美國購買了5.17萬噸的液化天然氣(LNG),2-4月的進口數量大幅下滑,總共僅有0.66萬噸,5月則回升到3.4萬噸;相比之下,中國1-5月從俄羅斯購買的LNG數量分別是2.64萬、3.99萬、3.14萬、4.59萬和3.97萬噸。
中國去年1-5月從美國購買的LNG總量為28.21萬噸,從俄羅斯購買的為15.08億,而今年1-5月這兩個數字分別是9.28萬和18.32萬。可以看出,與去年相比,從俄羅斯的進口數量盡管有所增長,但漲幅不大,而從美國進口的數量減少的幅度很大。
《華爾街日報》指出,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承諾削減俄羅斯天然氣進口作為回應,而來自美國的液化天然氣是為數不多的可供選擇的替代品之一,歐洲國家爭先恐后地采購以填補缺口,導致美國LNG的價格飆升至歷史高位。
報道稱,與此同時,中國從俄羅斯獲得了更便宜的天然氣,在俄烏沖突開始后最初的幾周,中國買家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采購俄羅斯液化天然氣。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月至4月期間,中國從美國進口的LNG同比減少94%,而對俄羅斯 LNG 的購買量增長了54%,5月份中國對美國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反彈,但仍遠低于去年的水平。
《華爾街日報》稱,俄烏沖突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流動,其中也許最重要的是迫使俄羅斯更多地尋求在中國那里獲得經濟上的支持。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資深學者埃里卡·唐斯說:“這顯然在推動普京更多地轉向東方。”
報道提到,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指示俄羅斯能源公司“將我們的出口逐步轉向增長迅速的南方和東方市場”。上周,俄羅斯大幅削減通過北溪管道輸送到德國的天然氣,俄羅斯對此的解釋是:“北溪1號”管線使用的德國西門子渦輪機在加拿大維修后,因為西方制裁而無法返回俄羅斯。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俄烏沖突以來,歐洲天然氣市場價格要遠遠高于美國,美國天然氣生產商爭相增加對歐出口,但國內供應因此日益緊張。根據能源數據機構路孚特的數據,今年3月美國LNG出口增長近16%至創紀錄高位,其中對歐洲的出口繼續占據主導地位。截止3月,歐洲連續第四個月成為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最大進口方,占美國出口總量的65%左右。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